謝長廷最近說,咱「母親」的名叫台灣,相信全台灣人沒有人反對,但是我們要問的是:咱的「父親」呢?他的名字叫甚麼?他在那裡?
1949年國民黨撤退到台灣以後,帶來了大批的所謂外省人,包括官僚及軍人。本來以為幾年後就可以返回大陸,沒想到一晃60年,他們成了台灣新移民,從此在這裡落戶生根,養育出他們的「第二代外省人」。很多從大陸來的外省人娶了本省太太,生下了「新第二代外省人」,所謂的「半山」。這些「半山」,從小的母語是閩南話(福佬話),從小一起長大的親人大部分也是本省人,父親那邊的親戚,只有在父親發黃的照片簿裡、逢年過節拿出來祭拜的祖先牌位上、父親深夜的嘆息與酒後淚光中的口述,才依稀感覺出,在那遙遠的地方,隔著千山萬水,有著自己從未謀面的爺爺、奶奶、叔叔、伯伯。
國共的對峙近60年,割斷了這些外省人與大陸親人之間的臍帶,也造成了成千上萬外省人無法見到爹娘最後一面。幾十年來,本省人與外省人,篳路藍縷,共同把台灣從貧窮的邊緣,建設成為亞洲四小龍,成為一個令全民驕傲的民主法制國家。台灣能有今天的繁榮富足,無論本省、外省人,都有無法磨滅的功勞。
遺憾的是,自從民進黨為了贏得選舉,本已逐漸融合的的本省人、外省人,開始被分裂,嫌隙被擴大,從小在台灣長大的外省第二代,包括母親是台灣人的「半山」,都被劃分成外省人,更在選舉炒作時,被深綠民眾稱之為中國豬,被要求滾回從小就沒見過的中國!
我相信絕大部分在台灣出生長大的本省人、外省人、半山,都把台灣當成孕育自己成長的母親,保護她,熱愛她,離開她的時候想念她,為台灣的悲而悲、喜而喜。即令在兩岸恢復交流而到中國訪問的許多外省人、外省第二代,回到他們的家鄉祭祖,探望親人,但最後還是選擇回到台灣終老,畢竟這裡才是他們的家,才是他們一家人安身立命的地方!
如果說台灣是他們的母親,絕對正確,但是父親呢?父親是誰?他在那裡?
無論三百年前從唐山來的,還是60年前才來的,父親的父親的父親的父親,都是唐山來的。無論深綠的群眾與政治人物,如何否定,如何嗤之以鼻,除了原住民之外,我們共同的「父親」,就是那個千年古國、中土之國!無論那個父親是如何不堪,如何貧窮,如何令子女瞧不起,但是我們身上留著的血液,我們的DNA,都無法跟這個與母親分居多年,從來沒有盡過照顧母親、子女責任的「父親」,一刀兩斷!